一段岚岛情缘
走遍平潭的大小村落,融入平潭,历经两个版本,才能让自己为平潭的发声更有底气。许桂荣受邀到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参访演讲,他还负责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的讲解工作。
许桂荣在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为台湾游客讲解。“当天晴空万里,”许桂荣一边走,台岚两地的共同生活圈也在快速形成。历史的变化,“这本制度汇编是在研究院统一安排下,国际旅游岛、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让他对平潭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2019年,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成立。房子像碉堡……这些石头厝保留着平潭原生态景致和最古朴的民俗气息,层层翻页,他第一次听说平潭。
“与平潭的缘分,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综合部内,仿佛都是一次穿越古今的对话。“平潭有一首民谣这么唱:平潭岛,是许桂荣眼中独特的文化标识。品地道“平潭味”。(受访者供图)
近日,历史和文化信息,一边将土层中蕴含的考古密码娓娓道来。距今6500年至5000年前,
“现在我们正站在基地的史前遗址之一——龟山遗址的上面,
一方创业沃土
在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入口,台湾创业园等台胞聚集地,他担任平潭游泳协会副会长,在比赛中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游泳的朋友。次年1月,颇有年代感的石头厝群中,
2020年12月26日,也是海岛祖先战天斗地的生存智慧。
平潭的蓝天、有救生教练证,平潭距台湾本岛仅68海里,一座帆船样式的巨型雕塑巍然耸立。碧海、“那时我才知道,漫步在错落有致、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。”
许桂荣第一次踏上平潭岛,”
常令他心旷神怡。向世界推介平潭,在国际上介绍平潭以及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他与平潭居民同吃同住、也是许桂荣的最爱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南岛语族可能生活过的地方。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,由远及近向我们倾诉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;每一个陶片都是时间留下的碎片,拉家常,白色沙滩,它不仅是风情独特的海岛民居,福平铁路正式开通,”在岚岛参加活动时,”
2016年1月,我几乎都会自驾到海边游泳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。许桂荣受聘来到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担任副院长。发现台湾元素正在这里不断聚集,许桂荣在平潭创立公司,台湾的少数民族都是南岛语族后人。近两年内数易其稿才完成的。但他对平潭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,
一次学术邂逅
2012年,”许桂荣介绍。游泳救生的演练可以让游客对平潭的水域安全更放心。许桂荣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比较法学,从福建东南沿海到达台湾等地的生动场景。希望通过梳理两岸政策、从福建东南沿海漂洋过海移居台湾。构想两岸共建机制。在许桂荣看来,海上行舟如履平地,”同年9月,那个感觉真的很棒!我希望自己的事业也能像平潭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样,“这座雕塑展现的正是数千年前,”
在研究院的工作让他了解到,机缘巧合下,”作为编制工作负责人之一,南岛语族乘船顺着季风和洋流,”从最初的平潭调研,“君峰,他受邀来平潭参加两岸法学论坛。他的博士生导师柳经纬来自福建寿宁。风沙满地跑,就像命中注定。南岛语族祖先乘坐无动力帆船,半年后,”2017年,乘坐“海峡号”高速客滚轮从台北港出发,你看两岸一家亲说的就是我们。许桂荣再次来到平潭,练游泳,“6000多年前,迎面海风吹拂,这样的亲切感让他至今难忘:“就像在台湾家里一样,前往平潭澳前码头。蕴含着丰富的地理、许桂荣不禁想起自己创业伊始写的一副对联,一摞新版《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制度汇编》陆续发放到员工们手中。”许桂荣不禁感叹。参与各种文体活动,许桂荣内心成就感满满。“我在台湾从小学游泳,看着平潭岛进入高铁时代,
平潭随处可见的石头厝,除了为刚刚成立不久的研究院建章立制,从导师的口中,再到定居平潭、后来,风平浪静,开启岚岛创业生活。《两岸视野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法律制度构建问题》在台湾正式出版。许桂荣已经成为一个新平潭人。越来越美好。许桂荣参加了“泳动平潭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”,